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蘋果已遭遇公關危機:改變形象需從中國開始
說起來,蘋果上周的經歷可真是夠戲劇性,一開始他們發布了創紀錄的財季表現數據,引發歡聲一片,但是一周結束的時候,他們卻陷入了一場公關危機,而危機的源頭就是一些關於他們 iPad 和 iPhone 中國裝配工廠中工人境遇的報導。
現在,蘋果 (AAPL) 與他們的台灣承包供應商富士康 (FXCNF) 已經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不過,中國政府其實也頗不自在,因為國際媒體的關注同樣使得他們制造業經濟中那些刺眼的事實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近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進展,而在這進展的背後,無疑有 1 億 2000 萬作為工人的流動人口的功勞,後者通常都吃住在工廠,生活非常簡單樸素。
在中國工業化轉型的二十年進程當中,他們的戶口系統已經徹底讓農民工變成了自己國家的二等公民,而在這過程當中,政府到底負起了多少自己該負的責任呢?
當然,現在最焦頭爛額的還是蘋果。早些時候,《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披露了蘋果在中國的富士康工廠的情況,工人們在危險的環境當中工作,每周七天,而且居住的宿舍極為擁擠 - 於是乎,媒體的興趣被全面引發了。
隨後,名嘴斯圖爾特 (Jon Stewart) 在喜劇中心頻道將蘋果巨大利潤背後大量勞工的工作環境揶揄為 "恐懼工廠",使得危機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深度。
蘋果這一次遇到了真正的麻煩,因為或幽默或震驚的標題背後是有著足夠的關於中國大陸組裝工廠的可怕事實,這些事實足以觸怒很多的消費者,而且最終破壞品牌的形象。
更要命的是,無論是轉嫁責任還是改善工廠環境,都不是簡單容易的事情。
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 (Tim Cook) 已經表示,從報導中了解到供應商工作環境的危險,這讓他感到 "憤怒",而且他也許諾要採取審查措施。應該指出的是,其實富士康作為組裝供應商,他們的客戶遠不止蘋果一家,諸如諾基亞 (微博) (NOK)、戴爾 (DELL) 和微軟 (MSFT) 等國際化大公司,和他們都有合作。
富士康在中國大陸雇佣了上百萬人為自己工作,2010年,他們的工廠持續爆發了工人自殺事件,使得 "富士康" 三個字頻繁出現在媒體當中。
隨後,他們安裝了防護欄和安全網來防止更多工人自殺,並提高了工資,基薪從 1200 元人民幣提升到 2000 元。
該公司會引發關注,他們的規模是夠重要原因,僅僅在他們深圳的廠區,就有超過 30 萬人在那里工作和生活,幾乎就是一個小城市了。
過去十年當中,深圳已經變成了一個摩天大樓和高速公路隨處可見,街道上擁擠著小轎車的繁華都市,但是工人們的住所還是狹小擁擠的集體宿舍。
這些農民工的前途暗淡,因為他們無法真正進入這個新的中國。實行了幾十年的戶口制度之下,他們根本無法享受到當地居民的住房、教育和醫療補貼等福利。
這是符合省當局的利益的,因為要為深圳富士康這樣規模的工廠湧入的人口提供相應的服務和基礎設施,其成本無疑是非常巨大的。與此同時,盡管他們不必為這些工廠的工人提供福利,但是他們千真萬確可以從位於本地的工廠獲得稅收收入。
在中國剛剛開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時候,這樣的一個系統或許還是有其相當合理性的。可是,永久性地採取這樣的做法,讓工廠的工人們始終無法真正成為當地人,最終無疑只能導致局勢的日趨緊張。
戶口系統的另外一個糟糕結果是,移民家庭想要在所在的地方定居變得非常困難了。據估計,這些農民工有大約 5800 萬子女不得不留在老家,由親友撫養。
盡管戶口制度改革問題早已是老生常談,但是迄今為止,真正的實質性行動卻幾乎沒有。最大的困難之一就在於,從這些廉價和順從的勞動力身上獲得好處的不僅僅只是企業,地方政府也是受益者。任何改革都意味著政府必須將自己習以為常的一部分收入拿出來進行再分配。
然而,中國必須對自己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推動消費增長,而不能僅僅依靠投資,這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共識。中國的經濟規模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是數一數二,但是在他們的國內生產總值當中,家庭消費所占據的比例卻只有 36%,低得難以置信。
顯而易見,將這些農民工從枷鎖之下解放出來,允許他們真正組成家庭,將是一個很好的起點。筆者近期在廣東惠州進行了一次旅行,親身體驗到了這種失衡經濟的現實 - 在人頭攢動的工廠旁邊,就是還在不斷建設的居民住宅,但里面卻是空空蕩蕩。
只有當工廠里的人們出廠區閒逛時,這地方才算是有了點人氣。
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是,推動這樣變化所需要的政治一致並不存在。
與此同時,蘋果和其他跨國企業則可以說,他們只是遵從中國或者其他任何國家政府所制訂的法規而已。
這或許可以理解,但是現狀能夠維持多久? 尤其是現在,蘋果的消費者當中,那些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們已經開始感到憤怒了。
畢竟,既然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提供散養的雞所下出的綠色雞蛋,他們就同樣可能會要求由至少具備起碼尊嚴的工人組裝的智能手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